
古砖作为历史的“沉默见证者”策略池,其上镌刻的文字、纹饰等,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献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制度、地域文化与地理沿革的珍贵实物资料。
为进一步挖掘古砖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近日,湾厦1012联合深圳市国学文化研究会,举办“湾厦1012·博物沙龙”第3期“一砖一史·古砖里的文化传承”,特邀清源古砖馆馆长、传拓技艺非遗传承人戴元环,以及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香港)美术研究院院长樊鸿宾,围绕古砖的历史价值与美学意义展开深入解读,共同探讨古砖在当代的活化路径与创新融合。同时,活动联合清源古砖馆共同举办专题展览,在深圳市湾厦艺术中心持续展出至12月20日。
“湾厦1012·博物沙龙”由湾厦1012与深圳市国学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蛇口街道公共事务中心、海岸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深圳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协办,聚焦文博历史、国学文化与公众兴趣的交叉点,探索历史文化与当代生活的结合,挖掘隐含在文物、藏品背后的人文故事。本期沙龙聚焦蕴含千年历史的古砖策略池,通过古砖上的纹饰、吉语、纪年等信息,解读古砖作为文化载体在历史长河及当代发展中的独特地位。
清源古砖馆馆长、传拓技艺非遗传承人戴元环10年前在古玩市场与一块古砖结缘,从此投身古砖收藏与文化传承的“搬砖”事业中,不知不觉间,竟搬出了一座“清源古砖馆”。目前,馆内共收藏古砖达5000余方,跨越汉、魏、晋以及南北朝等数个年代,包括饕餮纹、鱼纹类、龙纹类、吉语、姓氏类、年号类、湿划类、画像石等八大类别。此次沙龙专题展览汇集上述八大类别中的诸多精品,包括承载美好愿望的吉语砖、镇守家宅的饕餮砖等。
戴馆长深入分享了古砖编年与历史研究的深层关联策略池,以距今1700多年的东晋“咸和六年”年号砖为例,同年是深圳历史的开端,而“咸和”二字所蕴含的“和睦”之意,与“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开放包容精神遥相呼应,赋予了古砖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收藏之外,戴馆长将古砖文化实践拓展至艺术创作与公共教育领域。他革新古砖拓印技术与文创思路,通过融合古砖拓片与现代书画艺术,形成“书画同框”的独特形式,为传统文化注入全新生命力;同时,他还积极推动古砖的文化教育功能,清源古砖馆已成为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及广州美术学院的重要教育基地。
对谈环节,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香港)美术研究院院长樊鸿宾从美学角度强调,“汉代文化是最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典型性高度”,该时期的古砖呈现出“浑厚、古朴、博大、含蓄”的独特气质,齐白石的篆刻刀法、吴昌硕的书法风格都可见汉砖艺术的深刻影响。更令人惊叹的是,这种古典美学在当代依然焕发着生命力,部分汽车的整车造型、车灯等设计从中获取灵感。樊鸿宾认为,古砖承载的不仅是古老技艺,更是一个时代的审美精神。这些方寸之间的艺术创作,真实记录了汉代文化的磅礴气象,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艺术典范。
谈及古砖未来,戴元环期望打破古砖收藏者们相对独立的局面,“把深圳打造成为全国性的古砖数据中心与行业地标,并以此反哺设计、绘画、书法、篆刻及装饰等行业”。同时,他还计划通过举办巡回展将古砖文化推向国际,“让世界感受中国两千年前的图腾文化”,展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湾厦1012致力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播,通过挖掘文物中的知识与故事,打造“社区身边的博物馆”,让文化走出殿堂,融入日常。未来,湾厦1012将继续携手各大博物馆及文化机构,推出更多兼具文化深度与生活温度的沙龙活动,持续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文化传承与品质生活相得益彰。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谢湘南策略池
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